尊龙凯时·(中国区)人生就是搏!

    上海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
    更年期发疯的妈妈 可能是她在求救

    更新时间:2022-04-15 09:13:54  推荐指数:

      一个词是否能够成为充满负面意义的骂人词汇,总是慢慢习得并巩固下来的。

      比如所有和女性的争执中,只要说出“三个字”就能出奇制胜,精准打击对方,便利且万能。这三个字,让所有的家长里短都有了一个终极原因——更年期。

      “这么喜欢唠叨,没完没了?你更年期了吧?”

      “不好好睡觉尽想些有的没的,肯定是更年期了。”

      “怎么动不动就发脾气?真是够更年期的。”

      更年期,这三个字像是一座质地混合的大山,不由分说地压在女性身上。

      一、更年期 从医学到骂人

      相信没有多少女性乐意听到别人用“更年期”来形容自己,这是一种奇特的、高传染性的称号,一切不够美好的、「异常」的变化,都能往进套。

      毕竟它适用性极广,复用度很高,从小学女生到女领导,再到中年女性,从私人领域纠缠到公共领域,从家里的家长里短一路定义到职场上的工作风格,为了打开定义市场,还发明了「早更」,恨不得全员「更年期」。

      这三个字,已经脱离了医学定义的范畴,变成带有贬低和嘲讽的指代词。

      更年期,让人讨厌。

      这样的语境,困扰着年轻女性,更困扰着老年女性,对她们来说,「更年期」更加难以辩解,因为到了一定年纪,女性确实会进入更年期的。

      在步入这个神秘的年龄段后,无论是否真的有症状,无论自己有怎样的诉求、怎样的情绪表达,都可能被一句简单的评价盖棺定论:

      你更年期了吧。它可能的意思是——

      歇斯底里、胡搅蛮缠,阴晴不定、脾气暴躁,爱唠叨、爱吵架、蛮横无理、动作反应慢、脑子跟不上,甚至是有体味、泼妇......

      国内的影视剧非常精确地捕捉了「更年期」的日常使用,并沿用着社会语境里污名化的内涵:难搞、易怒、不讲理。

      比如《家有儿女》中,妈妈刘梅丢掉了他的画板,刘星脱口而出“你……你更年期!”

      比如在《少年派》里,闫妮对着争吵的邻居解释她脾气暴躁的原因是“我更年期了”......

      而一部以“?春期”和“更年期”为主题的电视剧的直接设定甚至是:

      还拍了第二部,设定更近了一步“*** 的更年期似乎变本加厉”“时不时煽?点火”:

      在日常的使用中,“更年期”更是超脱了症状限制,它代表了一系列当女性不在处于生育期后,那些“恼人”的性别气质。

      社会总是看重生育价值,赞美青春美好,更年期女性同时承受着两者的丧失之后,又被抛到腹诽的暗面。

      而很多女性在面临着失去生育能力的可能时,也会认为自己失去了女性的价值。

      所以更年期无限潜台词的根本,可能是一切没有了少女性征之后的、所有关于女性气质的负面评价。

      但真正的“更年期”,在医学上大致相当于“围绝经期”。

      在此期间,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和卵子储存量减少,排卵减少、月经紊乱并最终走向绝经、排卵停止。

      女性正孤立无援地认识和适应着各种身体激素的极速变化,努力接受从生育期到中老年期,在体验生理上的绝对界限。

      在很多情况下,可能还面对着身边人对所谓“症状”的质疑。

      二、即使在“围绝经期”,她也不是个疯女人

      “围绝经期”是从月经开始改变,比如月经不再准时、或者频繁出现,到最后一次月经造访的 12 个月之后,这个阶段平均持续约四年,女性面临着雌激素的减少、直到停止产生。

      1989 年全国进行了围绝经期女性健康调查,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 49±3.7 岁,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 75.1%,近 15 年我国相关调查报道显示我国妇女的自然绝经年龄为 47.4~49.8 岁之间。

      而在此期间,会有各种因为激素的突然变化,而产生的各种身体不适。

      也就是说,即使女性真的处在“围绝经期”,那些常常被污名的特征,可能只是她们苦苦挣扎的症状。

      比如所谓的阴晴不定、爱发火,常常是因为更年期女性突然来潮的潮热,就像身体内部突然引爆了火炉,几分钟之内脖颈处都会有一层薄汗,且无法控制来访时间,这是由下丘脑水平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介导的,并由“雌激素撤退”所诱发,引起精神情绪障碍;

      比如“围绝经期”女性常常报告难以入睡,这也不是在胡闹,而是更年期失眠;

      比如更年期女性好像有点高兴不起来,可能是因为更年期女性的抑郁风险会提高 2.5 倍,同时,更年期卵巢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及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多,造成神经内分泌一时性失调,下丘脑—垂体—卵巢轴反馈系统失调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,容易产生抑郁、焦虑症,这又往往是产生失眠的主要原因;

      一项国内的研究发现围绝经期焦虑发生率为 81.58%,轻中度焦虑率为68.42%;抑郁发生率为85.09%、轻中度抑郁率为73.68%。

      再加上难以启齿的阴道干涩、性交痛,这是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或消失,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明显降低,阴道黏膜也会随之萎缩、变薄,导致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,因而会变得干涩;

      以及种种心血管症状、骨质流失、代谢综合征......

      以上的种种污名化,在随意的揶揄之外,甚至对应的是真实的身体症状。这远远不是「变得」不可理喻,而是女性走向了新的生命周期,在应对着身体发出的挑战。

      甚至,有一些更年期的症状并不会太快结束,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量不会再恢复。

      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,女性一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雌激素缺乏的状态。

     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“更年期”,但女性总会进入“更年期”,并且,还要经历和更年期至少四年的长久相处。

      医学上,她只是个激素退潮的女人,是一个特定时段内,受到激素退潮影响,而有身体不适的女性。老了,激素退了,不该成为被嫌弃的理由。

      但现实中,“更年期”无比复杂,看起来令人绝望:

      女性要经受痛苦磨人的身体和心理症状;

      家人要忍让妥协,或在一次次压抑中爆发冲突;

      社会继续宣扬着“更年期就这样”的污名。

      暴躁、发疯、歇斯底里、神经病……类似的评价和抱怨,网上有很多。

      接收到“更年期”负面意义的妈妈们,在真正面临到所有这些更年期症状的时候,更有可能默默忍受,而非主动求助。

      而这样的沉默,让她们和家人,错失从更年期的折磨中挣脱出来的机会。

      三、激素问题其实可以解决

      更年期的症状不是必须要忍受的身体痛苦,既然是激素的变化,就可以用激素的方法去应对,比如绝经激素治疗(MHT)、激素替代疗法(HRT)。

      最新版的中国《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管理和激素补充治疗指南(2018版)》上提出,激素补充治疗是目前公认的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:

      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、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改善、改善绝经相关的轻中度抑郁症状等等。

      其实关于激素替代疗法的长期安全性一直存有争议,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,但已经证明激素替代疗法的好处超过了风险(具体情况请在身体状态评测后,遵医嘱)。

      医学界普遍认可的观念是,这种治疗是存在着窗口期的,最佳治疗时间为绝经 10 年之内或年龄小于 60 岁,如果错过,身体伤害可能是不可逆的。

     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,激素治疗已经广泛被大众所了解并接受,使用率已达 18%~50%,相对而言,2016 年,一项面对甘肃全省的围绝经期女性的论文指出,甘肃省围绝经期女性 MHT 相关知识知晓率为 18.25%,MHT 使用率仅有 0.6%。

      这类治疗在普通女性中知之甚少、用之更少。

      承受痛苦的女性,延续着缺少治疗的损失、无处可说的苦闷,在围绝经期漫长的几年中,带来更多的争吵、抱怨、吐槽、对立……

      而这一切,又进一步加固了对“更年期”的糟糕印象。

      四、更年期也是新的、自由的

      当一个词的负面意涵被延伸、被使用,于是骂着骂着,距离本身的语义就越来越远。

      “更年期”从承受的真实的身体痛苦开始,无限延伸,最终泛化到所有女性身上。

      它可以用来吐槽,可以用来骂人,可以用来指代一切不喜欢的女性气质,却唯独做不到一件事:帮助我们认识真正的「围绝经期」。

      它变成了万事万物,唯独和正处在“围绝经期”的妈妈关系变得越来越小。

      但围绝经期是女性必经的生命阶段,每年全球约有 150 万女性步入围绝经期,我们无法躲避,却可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,营造更有支持性的环境。

      女性的身体是一座迷宫,一生都在激素的涨潮退潮中学习掌舵。

      12 岁,青春期潮涨,女性身体中美好的一切都在展开,是美好的。

      50 岁,更年期潮落,女性身体收缩到非生育所用的功能区,是自由的。

      12 岁,是新的。

      50 岁,也是新的。

      而“更年期”这三个字,无法包容这样的美好和自由。

      一部英剧《伦敦生活》也讨论了「更年期」,但有一种新的视角,她说:

      “这真是世界上最他妈美好的事情了......不再是奴隶,不再是一台长着零件的机器,只是一个......人。”

    卵泡刺激素(FSH)检测
    卵泡刺激素(FSH)检测

    部份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    相关链接
    友情链接: